新闻动态

14年前春运的110万摩托返乡大军,现在为何集体“消失”了?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6:43    点击次数:80

零下三度,风如刀割,国道上人影绰绰。一位中年男人推着滑倒的摩托车,冻得手脚麻木。摩托车后绑着年货,车座上还坐着一个裹着棉被的小孩子。他咬着牙,嘴里低声念叨:“快到家了,再坚持一下!”这不是电影桥段,而是2011年春运路上的真实一幕。

当时,像他一样的摩托车大军足足有110万人。他们骑着廉价的摩托车,从广东、福建等沿海地区一路奔波千里,回到广西、贵州、四川等家乡过年。

2025年的今天,春运仍是全国的焦点,但曾经浩浩荡荡的摩托车返乡队伍却不见了踪影。那支大军去哪了?曾经的艰难路途,为何如今成了历史?

曾经的春运:摩托车的归乡奇景

在2013年前后,每年春节前的国道上,摩托车返乡大军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全国春运期间,火车票难买、长途车票昂贵,不少务工人员为了省钱,只能选择摩托车作为回家的唯一交通工具。

说是风景线,但这条“回家路”其实是用辛酸堆砌的。大部分骑车人来自广西、贵州等西南省份,在珠三角地区的工厂里打工,一年到头攒下的钱原本就不多。几百块的车票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而摩托车,虽然风里来雨里去,但一辆车只需加上几十块的油钱,还能捎上亲人和年货,实在是最经济的选择。

不过,这条路并不好走。冰雪天气、低温寒风、国道上的拥堵和危险,让这趟旅程充满了挑战。有人摔倒,有人被冻得手脚僵硬,有人甚至因为疲劳驾驶出了事故。但即便如此,也挡不住他们归家的决心。家里的一口热饭、一句问候,对这些在外漂泊一年的务工者来说,是支撑他们前行的最大动力。

然而,到了2025年,摩托车大军却几乎彻底消失。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?

一、收入提高了,摩托不再是首选

十年前,很多务工人员的月收入只有两三千元,买一张几百块的火车票意味着要花掉工资的十分之一。而今天,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,收入水平早已不可同日而语。根据统计,2023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了4万元。更重要的是,越来越多的家庭买得起小汽车了。

2013年,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刚刚突破1亿辆,而到了2022年底,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2.78亿辆。曾经骑摩托回家的那些人,有不少如今已经开上了自己的小车。相比风吹日晒的摩托车,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显然更胜一筹。坐在车里开着暖气,听着音乐,后备箱里装满年货,谁还愿意忍受严寒骑摩托呢?

二、高铁普及了,选择更多了

如果说十年前,买火车票是个“抢票大战”,那么今天,铁路出行早已是另一番景象。高铁的普及,让春运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。

过去,很多人回家不得不靠摩托车,是因为火车票不仅难买,还要排长队。就算买到了,也有可能是站票,一站站上十几个小时。而今天,全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达到4.7万公里,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主要城市。从珠三角到西南地区,坐高铁几个小时就能到家,票价也让人接受。

更关键的是,电子购票和实名制的推行,让“黄牛党”几乎无处生存。现在,买票只需要在手机上点几下,随时随地都能完成。这种便捷性,让摩托车返乡的必要性大大降低。

三、路更好走了,顺风车填补空缺

十几年前,摩托车返乡的背后,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——当时不少地方的交通基础设施并不完善。山区、乡村的道路条件差,很多地方没有高铁,甚至连长途客车都很少覆盖。摩托车成了唯一能走通的交通工具。

而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交通和乡村振兴的大力投入,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。高速公路、乡村公路的修建,让曾经“难以到达”的地方变得四通八达。即便是那些没有高铁覆盖的地区,顺风车、网约车的兴起,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。很多年轻人会选择拼车回家,又便宜又方便,既省了力气也不用冻得瑟瑟发抖。

四、家乡变好了,外出打工少了

曾经,摩托车返乡大军的背后,是一群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的务工者。尤其是西南地区,经济发展相对滞后,年轻人几乎全都外出打工。而现在,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,家乡的机会越来越多,外出谋生的必要性降低了。

不少人选择回乡创业,比如开农家乐、做电商,甚至拍短视频,收入不比外出打工低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生活方式让他们可以陪伴家人,照顾老人和孩子。过去那些“留守儿童”和“空巢老人”的现象,也因此大大减少。

某种程度上,摩托车大军的消失,正是这种社会变化的缩影。

五、政策推动,生活更安心了

从火车票实名制到乡村振兴政策,再到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,国家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都做出了极具前瞻性的布局。这些政策不仅改善了交通条件,也让务工人员的生活变得更加有保障。

摩托车返乡大军的消失,其实是社会进步的体现。它意味着人们的收入更高了,生活更有尊严了,回家的路也变得更加温暖和便捷。

写在最后

有人说,摩托车大军的消失,是时代的眼泪,也是发展的必然。曾经的千里骑行,既是务工者的艰辛缩影,也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注解。而今天,这支大军不再出现,恰恰说明我们的社会正在迈向更高层次的富足和幸福。

从“回得去”到“回得好”,这不仅是春运的变化,也是生活质量的飞跃。谁还记得2011年国道上那辆滑倒的摩托车?也许,只有老照片和纪录片能帮我们记住这段特殊的历史。